该亚太地区汽车复合材料市场预计在预测期(2019-2025年)内,到2025年市场价值将达到45.35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93%。推动汽车行业采用复合材料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严格规定、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中复合材料的使用增加,以及复合材料相对于钢和铝等其他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构和机械性能等。此外,亚太地区GDP的增长导致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的提高,这也是推动亚太地区汽车行业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材料方面来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金属基复合材料(MMC)、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和其他(混合复合材料)是汽车制造商使用的主要复合材料类型。2018年,PMC在亚太地区汽车复合材料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到2020年将产生21.25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次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另一方面,由于混合复合材料的成本低于纯碳纤维,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混合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倾向。预计混合复合材料将在预测期内成为增长最快的材料类型。
如需了解汽车行业复合材料在国家层面的整体应用情况,请浏览https://univdatos.com/report/asia-pacific-automotive-composite-materials-market-2/
制造工艺是复合材料零件制造的重要方面之一。不同的工艺赋予复合材料不同的物理和行为特性。目前,原材料成本和制造工厂的安装对市场的整体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用于汽车行业复合材料制造的制造工艺包括手糊(手动)、压缩成型、注塑成型和树脂传递模塑(RTM)。在所有这些工艺中,注塑成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然而,RTM在更短的周期内制造复杂形状的能力有望促进其在复合材料制造中的频繁使用。此前,复合材料主要用于车辆外部,但由于其多种结构和机械优势,复合材料在车辆中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它们现在也被用于内饰、底盘、动力总成、发动机罩下以及车辆的结构部件。2018年,外部应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规模为15.985亿美元,并将继续在分析的时间范围内保持其主导地位。然而,车辆内部空气质量法规的兴起预计将推动未来车辆内部复合材料的需求。
如需深入分析亚太地区汽车复合材料行业的当前和持续发展,请浏览https://univdatos.com/report/asia-pacific-automotive-composite-materials-market-2/
由于车辆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标准严格,广泛采用复合材料以减轻车辆整体重量,预计将增加对用于车辆制造的复合材料的需求。该研究分析了复合材料在超级跑车、乘用车和其他车辆中的渗透率。目前,商用车辆在市场中占有非常小的份额,另一方面,复合材料在跑车领域的渗透率非常高。乘用车领域对复合材料的需求和使用量也在增加。该细分市场在2018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预计将在预测期内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因为这是汽车行业中销量最大的细分市场,然而,复合材料的渗透率将低于跑车领域。
报告样本申请,请浏览https://univdatos.com/report/asia-pacific-automotive-composite-materials-market-2/
为了更好地了解亚太地区汽车复合材料市场的渗透情况,根据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对该行业进行了分析。由于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拥有多家复合材料制造商,中国在亚太地区汽车复合材料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市场规模为11.628亿美元。此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亚太地区汽车复合材料研究中,一些主要的公司包括巴斯夫公司、杜邦公司、Gurit Holding AG、麦格纳国际公司、三菱化学控股株式会社、欧文斯科宁公司、SGL集团、索尔维公司、帝人株式会社和东丽株式会社。这些行业参与者正在与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在车辆上部署具有成本效益的复合材料。一些主要参与者还在通过建立新工厂或增加研发支出,以开发更便宜的制造方法来扩大其业务。
亚太地区汽车复合材料市场细分
市场洞察,按材料类型
市场洞察,按制造工艺类型
市场洞察,按应用类型
市场洞察,按车辆类型
市场洞察,按国家
顶级公司概况
获取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