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的盈利面:各國如何從俄烏戰爭中獲益”

作者: Vikas Kumar

2023年6月26日

“衝突的盈利面:各國如何從俄烏戰爭中獲益”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關於戰爭對人口、經濟和政治動盪的影響,出現了許多問題。 其中一個特別令人關注的問題是各國如何從戰爭中獲益。

國際武器轉讓 –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對國際武器轉讓的研究發現,2017年至2021年,最大的武器出口國是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和德國,僅美國就佔全球出口的39%。 另一方面,最大的武器進口國是印度、沙特阿拉伯、埃及、澳大利亞和中國,它們總共佔全球主要武器轉讓進口的38%。

根據同一份報告,研究表明,對於主要的出口國,俄羅斯、法國、以色列、西班牙和荷蘭,衝突導致武器出口顯著增加,而對於其他國家,出口沒有顯著變化。 從衝突中獲利取決於參與衝突的國家GDP和軍事支出水平。

衝突並未導致主要出口國對武器銷售的任何限制,在某些情況下,出口國似乎已停止向衝突地區的戰爭供應武器,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做出決定的原因是接收方往往較貧窮,涉及的風險不高,且沒有可獲得的重大利潤。 全球武器貿易對有效控制具有極強的抵抗力。

下圖顯示了自2000年以來主要武器出口國向衝突國提供的援助。 已經注意到,出口國為衝突的雙方都提供了武器,例如,出口國同時向印度和巴基斯坦提供了武器。 除了中國,所有其他主要的武器出口國至少都自己參與了一場或多場戰爭,他們向衝突各方提供武器,並在家中使用國內生產的武器

法國、美國、英國、中國和西班牙向最多數量的國家出口了武器,但武器銷售量並未達到很高水平,所有這些國家都向至少一半的戰爭提供了武器

結論 –

對該主題進行的深入研究表明,各國一再利用從戰爭中獲利的機會,即使他們有時不得不武裝自己的競爭對手,各國也沒有放緩或停止武器出口的意願,除非沒有可獲得的重大收益。 導致國家之間轉讓武器的一個威懾因素是政治動盪或供應商與接收方之間的惡劣關係。 對於參與戰爭的國家實施的制裁,阻止了貿易國家繼續與該國進行貿易,這為提供類似產品或服務的國家帶來了機會。 在決策者為私人投資者的國家,他們傾向於僱用包括政客在內的代理人來控制其主要市場,其中包括他們自己的國家以及投資者有關係的盟國。

作者:Abhishek Saini

取得回電


相關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