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鐵路是世界上最大的鐵路網絡之一,除了最近的項目,例如子彈列車項目之外,印度鐵路在本世紀也採取了一項大膽的新措施,那就是走向永續發展,鐵路最近宣布了一項新的計畫,以實現淨零碳排放。鐵路網絡與中央邦政府之間又簽署了一項重大協議,其中鐵路已敲定一項170 MW 電力採購協議,價格為 ₹2.15/kWh。此協議是印度邁向再生能源的關鍵,預計將為運輸部門制定新的標準。
根據 UnivDatos 的資料, 該聚光型太陽能發電市場在 2022 年的價值為 6602 MW,預計將以 5.6% 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從 2023 年增長到 2030 年。
特別是,投資者敦促鐵路、通訊、電子和資訊科技部長阿什維尼·瓦伊什瑙先生,他制定了使印度鐵路成為淨零碳排放者的願景。此目標與該國其他永續發展目標一致,並由大規模電氣化和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動。
目前,印度鐵路已設定目標,要在 2025-26 財政年度前,將 100% 的寬軌鐵軌電氣化,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根據 UnivDatos 的資料, 該 全球太陽能動力火車市場預計在預測期間(2022-2028 年)將以約 4% 的顯著速度增長。
與中央邦的項目是印度鐵路永續發展計畫中最大的成就之一。該項目是透過 Rewa Ultra Mega Solar Power Limited (RUMSL) 簽署的,RUMSL 是印度太陽能公司 (SECI) 和中央邦 Urja Vikas Nigam Limited (MPUVNL) 的合資企業。目前,RUMSL 已計劃在 Agar、Shajapur 和 Neemuch 地區建設太陽能園區,涉及 1500 MW。這些電廠也有利於印度再生能源部門的發展,同時也使鐵路能夠以合理的價格採購電力,以實現其縱向目標。
印度的鐵路在提高其運作的再生能源容量方面尤其發揮了作用。截至 2025 年 2 月,印度鐵路已簽訂 4,260 MW(已安裝)的太陽能和 3,427 MW(已安裝)的風能,以滿足其能源需求。這已透過簽訂屋頂結構、大型發電廠和各州的巨型風車的合同來實現,以降低該網絡的排放量。在這方面實施的一些措施包括 Bhilai 50 MW 太陽能發電廠以及拉賈斯坦邦和卡納塔克邦的幾個大型太陽能發電廠。
項目 | 已安裝容量(以 MW 為單位) |
車站和鐵路服務大樓的屋頂 | 203 |
Bhilai | 50 |
MCF | 3.13 |
Diwana | 2 |
Bina | 1.7 |
RUMS (Rewa) | 400 |
BSUL (Bundelkhand) | 800 |
IRCON (Pavagarh, Karnataka) | 500 |
RERTC (SECI) (Rajasthan) | 100 |
900 MW RERTC (Bikaner NTPC, Jaisalmer 450 MW, Fatehgarh 200 MW) | 1300 |
600 MW RERTC (NTPC, Bikaner, TEQ Green Barmer) | 901 |
總計 | 4260.83 |
資料來源:鐵路部
根據 UnivDatos 的資料, the 印度太陽能市場預計在預測期間(2021-2027 年)以約 8% 的顯著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從中央邦採購 170 MW 太陽能電力將產生多項積極影響:
因此,以每千瓦時 2.15 印度盧比的價格從太陽能發電廠採購電力,是一項重大的財務和環境成就。
這確保了該組織由於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性,使其運營費用更低廉,這些可再生能源用於發電,滿足其運營需求,從而顯著減少了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這項決定也符合印度減少對石油進口依賴、降低物流成本以及鼓勵該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長期計劃。
Shri Ashwini Vaishnaw 呼籲所有印度邦都應依賴可再生能源,無論是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還是核能,來滿足鐵路網絡所需的電力需求。因此,在中央邦的合作夥伴關係經驗,為複製此類活動創造了積極條件,並增加了有興趣為印度轉型做出貢獻的邦的數量。此類採用可再生能源的倡議,不僅將大力支持印度鐵路,而且將極大地促進印度政府將印度打造成清潔能源強國的目標。
除了對可再生能源的新關注之外,印度鐵路或許首次迎來了對產能擴張的如此歷史性的投資。其中,中央邦已獲得 1474.5 億印度盧比,用於在 2025-26 財年開發鐵路網絡。大型基礎設施撥款將用於軌道和環線擴建、電氣化和其他相關的改進項目。鐵路軌道建設速度已從 2014 年之前的每年 29 公里,加速到今天的每年 230 公里,即擴大了 7.5 倍的鐵路軌道。
最新的太陽能電力協議是印度鐵路成為淨零排放者的一個良好開端。作為印度最大的電力消費國,印度鐵路正在努力大規模地進行鐵路線電氣化,其中包括電力採購協議、可再生能源合作夥伴關係以及旨在使全球鐵路運輸在環境上可持續的創紀錄投資。這項倡議的成功可能會對其他有興趣轉向在公共交通系統中實施可再生能源的國家產生積極影響。
取得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