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子競技市場預計將大幅成長約 11.3%,到 2033 年將達到數百萬美元,UnivDatos 預測

作者: Prithu Chawla, Senior Research Analyst

2025年6月10日

報告重點

  • 市場概況:由於數位通訊的快速發展、年輕世代的興趣以及IP產品、遊戲主機和行動裝置上競技遊戲的普及,日本電競市場的形成並非易事。

  • 區域樞紐 – 關東:電競生態系統由關東地區領先,尤其是東京,擁有大量的隊伍、發行商、場館和科技基礎設施。

  • 頂級細分市場:廣告和贊助領先市場,其次是媒體版權和商品,以及品牌接觸遊戲受眾的興趣。

  • 平台焦點:考慮到5G的推出和行動電競遊戲的普及,加上智慧型手機的高普及率,成長最快的細分市場是手機和平板電腦。

根據UnivDatos的一份新報告,日本電子競技市場預計到2033年將達到美元百萬,在預測期內(2025-2033F)以11.3%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由於遊戲文化、技術進步和機構支持的加強等多種原因,日本的電競市場一直在顯著增長。電競被視為一種有組織的競技遊戲形式,涉及專業錦標賽、串流媒體平台、隊伍組建以及電競迷之間的社群。日本的舊遊戲文化是《街頭霸王》和《寶可夢》等傳奇遊戲的搖籃,為電競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環境。政府的積極立場,包括旨在將電競發展為合法領域的活動,進一步促進了這種增長。不僅如此,將電競引入教育機構,大學正在教授電競管理,這是社會的一種轉變,表明電競是一項職業

日本蓬勃發展的電競領域催化了一系列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投資以及創新新創公司的湧現。2024年11月,伊藤忠商事宣布與REJECT Inc.建立資本和業務聯盟,REJECT Inc.是一家領先的日本電競團隊,以其豐厚的獎金而聞名。此次合作旨在利用伊藤忠的全球網路來增強REJECT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在投資方面,日本電競內容提供商PlayBrain宣布完成由Bitkraft Esports Ventures領投的600萬美元A輪融資。透過這筆投資,PlayBrain計畫擴展到其他電競和娛樂領域,擴大其影響力,並增加對英雄聯盟日本聯賽的支持。

未來,日本電競市場將進一步發展,其中一些細分市場的發展速度特別快。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希望滲透到獨立的電競受眾中,贊助已成為最大的收入來源。由於直播和內容消費的增加,媒體版權也在快速增長。2024年上半年,來自日本的直播累積觀看時數超過21.7億小時,較2023年上半年成長39.4%。這種激增反映了對電競內容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融入上述內容的獲利機會。此外,虛擬網紅(VTuber)的出現和普及正在重組內容場景,2024年上半年日本VTuber的直播觀看時數超過5.13億小時。

存取範例報告(包括圖表和數字):https://univdatos.com/reports/japan-esports-market?popup=report-enquiry

改變產業的區隔

根據收入模式,市場分為媒體版權、廣告和贊助、商品和門票以及其他。其中,廣告和贊助部門領先市場。在日本電競市場的廣告和贊助部門中,受眾的增長和高度參與的遊戲受眾是主要的刺激因素,這為需要接觸特定範圍消費者的品牌創造了有希望的機會。由於電競的觀眾人數不斷增加,特別是在Z世代和千禧世代中,包括消費電子、服裝、食品和飲料以及汽車在內的各個產業的公司對電競的投資不斷增加。Capcom等大型日本發行商和Riot Games等大型外國公司正在積極安排高水準的錦標賽,從而創造了優質的贊助庫存。此外,YouTube、Twitch和Mildom為電競廣播期間的廣告提供了集中的空間,從而提高了品牌的吉祥度。網紅行銷(尤其是電競直播主和VTuber)的興起也幫助了這一類別的增長,因此廣告商現在可以透過更真實的方式與小眾、忠實的群體建立聯繫。

根據該報告,日本電子競技對關東地區的影響已被確定為很高:

關東地區(東京和其他大型城市中心,如橫濱和千葉)恰好是日本電競生態系統的核心。這個國家的主導地位來自於專業團隊和賽事組織者的龐大存在,以及支援競技遊戲的技術。東京是電競領域最大的賽事舉辦地,例如,RED° Tokyo Tower和秋葉原的電競咖啡館定期為粉絲舉辦錦標賽和聚會。該地區還受益於頂尖大學和數位基礎設施的存在,這使得大學電競課程和新創加速器能夠在該地區湧現。此外,眾多遊戲開發商和媒體公司都位於關東,這使得協調贊助安排、媒體版權和內容發布變得更加容易。由於充滿活力的文化、龐大的遊戲玩家人口以及政府對數位創新的支持,該地區是電競市場的驅動力。

報告的主要內容

按收入劃分的市場規模、趨勢和預測 | 2025−2033。

市場動態 – 主要趨勢、成長驅動力、限制和投資機會

市場區隔 – 按收入模式、按平台、按遊戲、按地區進行詳細分析

競爭格局 – 主要頂級供應商和其他知名供應商

取得回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