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都市化,以及有利的政府政策以減少污染,加上 IT 與基礎設施發展,推動了亞太地區共乘市場的成長!

作者: Vikas Kumar

2023年12月23日

亞太地區在歷史性的一年佔據市場主導地位,預計在預測期間也將保持相同趨勢。 歸因於市場成長的主要因素包括該地區不斷增加的都市化人口,其中印度和中國佔世界總人口的近 36%。 人口轉移到該地區的城市,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和生活水準,對便捷高效交通選擇的需求近年來有所增加。 此外,中國、印度和印尼等國家/地區擁有龐大的勞動人口,每天通勤往返辦公室和工廠,他們對日常交通的需求推動了該地區共乘市場的需求激增。 此外,該地區的政府,例如印度和中國,正在大力推動淨零排放,因為該地區的城市由於道路上車輛數量的增加而受到高度污染。 例如,2022 年 3 月,根據瑞士公司 IQAir 發佈的報告,印度是 117 個國家/地區中污染第五嚴重的國家/地區,根據 WHO 的建議,PM2.5 平均水平不應超過每立方米 5 微克,2021 年印度達到每立方米 58.1 微克 (µg/m3)。 此外,該國在地球上 100 個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中有 63 個印度城市。 因此,為了控制污染水平,政府的方法是推廣共乘交通和電動汽車服務。

獲取樣本報告(包括圖表和數字):https://univdatos.com/get-a-free-sample-form-php/?product_id=43477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華為、Oneplus、Redmi、ZYPP、Greaves Electric Mobility Private Limited 和 Ather Energy Private Limited 等主要智慧手機和電動汽車公司分別在中國和印度設有總部,透過開發更好的交通系統,在該地區的行動通訊普及和電動汽車服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推動了對共乘市場的需求。 因此,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預計亞太地區將在未來幾年佔據共乘市場的主導地位。

此外,亞太地區共乘市場預計在預測期內(2022-2028 年)將以約 26% 的強勁複合年增長率增長。由於中國和印度都市化的增加,加上智慧手機普及率的提高以及需要每天通勤的勞動人口的增加,預計亞太地區將成為成長最快的共乘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市場,這歸功於智慧手機支出的增加和電動汽車銷量的激增,而印度是第二大參與者。

圖 1 亞太地區共乘市場營收(2020-2028 年)- 百萬美元

共乘市場

按服務類型劃分,市場分為電子叫車、共乘和車站服務。 電子叫車類別在預測期內將見證更高的複合年增長率。 歸因於該細分市場成長的因素包括手機普及率的提高和高度的網路連線性,這使得可以在幾分鐘內隨時隨地輕鬆預訂乘車,從而推動了共乘市場的成長。 此外,世界各國政府,如印度、中國和美國,正在提高人們對空氣污染的認識,這推動了對共乘(主要是電子叫車)的需求。

按推進類型劃分,市場分為內燃機車輛、電動車輛、CNG/LPG 車輛和其他(氫燃料電池引擎)。 其中,電動車輛目前佔據市場主導地位,預計在預測期內也將保持主導地位,因為它們具有長期的成本效益,因為它們需要最少的維護、較低的燃料成本和較高的利潤回報。 此外,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的政府,例如美國、印度和中國,正在推動淨零排放政策,旨在到 207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到盡可能接近零,中國已宣布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美國目標是在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 共乘公司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碳足跡,並正在推動市場上的電動汽車以實現其永續發展目標。

有關全球共乘市場的詳細分析,請瀏覽https://univdatos.com/report/ride-sharing-market/

全球共乘市場細分

市場洞察,按服務類型

  • 電子叫車
  • 共乘
  • 車站服務

市場洞察,按類型

  • P2P 共享
  • 公司共享

市場洞察,按距離

  • 短途
  • 長途

市場洞察,按推進類型

  • 內燃機車輛
  • 電動車輛
  • CNG/LPG 車輛
  • 其他

市場洞察,按平台模式

  • 安卓
  • iOS
  • 其他

市場洞察,按地區

  • 北美
    • 美國
    • 加拿大
    • 墨西哥
    • 北美其他地區
  • 歐洲
    • 德國
    • 英國
    • 法國
    • 義大利
    • 西班牙
    • 俄羅斯
    • 歐洲其他地區
  • 亞太地區
    • 中國
    • 日本
    • 印度
    • 澳洲
    • 南韓
    • 亞太地區其他地區
  • 世界其他地區

主要公司概況

  • Lyft, Inc.
  • Wingz Inc.
  • 滴滴全球
  • 優步科技公司
  • Cabify España S.L.U.
  • Ola Electric Mobility Pvt Ltd.
  • Gett
  • Grab
  • Curb Mobility
  • BlaBlaCar

取得回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