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器軸承市場蓄勢待發,穩定擴張 6.16%,預計 2032 年將達到 121.4 億美元

作者: Md Shahbaz Khan, Senior Research Analyst

2025年3月16日

根據 UnivDatos 的數據,依照其「感測器軸承市場」報告,2023 年全球市場估值為數十億美元,在 2024 年至 2032 年的預測期間內,以約 6.16%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 2032 年達到 121.4 億美元。

需求:

由於對精密監控系統的需求不斷增長,加上汽車、航空航天、再生能源和工業自動化等產業的推動,全球感測器軸承市場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這些感測器軸承結合了軸承功能和專業感測器,可以監測溫度、速度、振動和負載等指標;提供即時數據,這些數據對於預測性維護和效率提升至關重要;並促進性能監控或基於狀態的維護。

汽車產業是需求的主要驅動力,尤其是在電動車和 ADAS 興起的背景下。感測器軸承現在非常重要,因為自動化和安全功能正在整合到車輛中,用於車輪速度監測、轉向系統和動力總成等應用。此外,對工業 4.0 和智慧製造的關注,以及感測器軸承在工業機械、機器人和精密設備中的使用增長,有助於實現更好的運營可靠性。在航空航天領域,感測器軸承監測飛機引擎狀況和關鍵飛行系統,確保安全性和效率。隨著設備性能監控法規的增加以及向基於狀態的維護的推動,感測器軸承市場的增長預計將會持續。

應用:

感測器軸承正日益廣泛地應用於各個產業,每個產業都受益於更安靜、更高效和更耐用的機械:

汽車:感測器軸承技術在任何現代汽車的電動助力轉向、傳動和輪轂總成中都扮演著核心角色。例如,NTN 和 Schaeffler 等一些公司已經開發出升級的感測器整合軸承,可提供即時數據,以優化車輛動態和燃油效率。電動車製造商(如 Tesla 和 BYD)也更多地使用感測器軸承,以進一步改善再生制動和電機效率。此外,自動駕駛汽車已啟動了對車輪速度感測器軸承的需求,以輔助精確導航和制動系統。

工業自動化與機器人:感測器軸承在工業機械的預測性維護中起著核心作用,以提高效率並減少停機時間。ABB 和 Fanuc 等公司在機器人手臂和自動化生產系統上使用感測器軸承進行負載和扭矩測量,這有助於避免可能的故障。在工業 4.0 智慧工廠中實施感測器軸承的目的是為了優化機器學習演算法和預測分析。

航空航天:感測器軸承是持續評估關鍵航空航天組件(如噴射引擎、起落架和渦輪機組件)的基礎。Rolls-Royce 和 General Electric (GE) 將感測器軸承與其飛機引擎結合,以便在故障變得明顯之前儘早識別潛在故障。這些感測器軸承提供與溫度和振動相關的即時反饋,確保嚴格遵守航空政策和標準的安全性。

再生能源:傳統上,在風力渦輪機和水力發電廠中,感測器軸承可提高旋轉性能並及早指示故障檢測。SKF 和 Timken 已經開發出安裝在風力渦輪機中的感測器軸承,用於監測轉子速度,從而降低維護成本並提高能源效率。隨著再生能源產業的持續增長並致力於提高運營可靠性,這些創新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技術進步:

隨著數位化、無線監控和數據分析整合的進步,感測器軸承市場正在迅速發展:

具有物聯網連接的智慧軸承:感測器軸承的最新趨勢包括安裝支援物聯網的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將數據即時傳輸到基於雲端的應用程式。Schaeffler 的 OPTIME 系統就是感測器軸承解決方案的一個範例,該解決方案提供支援人工智慧的預測性維護,有助於各產業避免不可預見的設備故障。

無線和無電池增強型感測器軸承:NTN 等製造商確實正在開發無電池感測器軸承,這些軸承使用旋轉運動來捕獲能量,除其他外,這使軸承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並減少了維護要求。這些創新在難以更換電池的應用中特別有用,例如航空航天或離岸風電場的組件。

多參數監控:當今的感測器軸承現在可以感測包括溫度、濕度、振動和轉速在內的參數,從而提供有關設備健康狀況的全面知識。NSK 的智慧軸承系列採用多重感測技術,可提高工業應用中的診斷準確性。

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整合:人工智慧增強的診斷技術製造出半預測性感測器軸承。SKF 和 Timken 擁有分析大量感測器數據的系統,從而使具有大量機器學習基礎的預測演算法可以提前預測軸承災難,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設備停機時間和維修費用。

結論:

由於對即時監控、預測性維護和工業自動化的需求不斷增長,全球感測器軸承市場將繼續定位自身以實現增長。由於電動車、自動系統和智慧工廠的興起,感測器軸承已經在多個產業中變得至關重要。物聯網智慧軸承、無線能量採集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注入的診斷技術的發展將會影響市場。具有創新性、永續性和數位轉型的製造商將有能力利用對感測器整合軸承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些軸承有望在世界各地的多個高科技應用中實現更高的效率、可靠性和成本節約。

報告的主要內容

市場規模、趨勢與收益預測 | 2024−2032。

市場動態 – 主要趨勢、成長驅動因素、限制因素和投資機會

市場區隔 – 按功能、應用和最終用戶進行的詳細分析。

競爭格局 – 主要頂級供應商和其他知名供應商

取得回電


相關新聞